沿悠悠淇水形成的淇河文化以及依黄河故道发展的中原民间文化是我国文化两种走向的体现。如果说优雅的淇河文化是阳春白雪,那些美妙诗篇成为文人墨客的最爱;那么可以说通俗的浚县民间文化是下里巴人,古庙会的辉煌寄托人民群众千年的向往。
民俗文化穿越千年历史
在大自然的变迁中,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曾沿古黎阳而过。虽然黄河改道,但是这儿卫水蜿蜒,大小船只来往于此,货物装卸不停,客商川流不息。悠久的历史、城市的繁荣和交通的便利催生了各种灿烂的民间文化,正月古庙会便穿越千年时空,以浓厚的文化底蕴牢牢在灵山之间、在百姓心中扎下根基。
淇县正月古庙会萌芽于后赵皇帝开凿伾山大佛时期,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 明朝时当地知县蒋虹泉修建了浮丘山碧霞宫古建筑群,使庙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山水簇仙居,仰碧榭丹台,一阙清音半天绕;香火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每到农历正月初九、十六两日,当旭日初升之际,浚县县城和大伾浮丘两山已笼罩在一片淡紫色的烟雾里。长龙般的演艺队伍和群众齐步前移,锣声、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花船、高跷、舞狮、秧歌、背阁等各种节目让人目不暇接。香气扑鼻的饸饹面、质白细嫩的豆腐皮、香焦酥脆的花生米、醇香利口的梨膏糖等民间小吃让人流连忘返,石刻、泥玩、柳编、布艺等民间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集佛、道、儒文化于一体,历时一个多月的浚县古庙会会期长、规模大,多年以来热闹非凡、长盛不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琳琅满目的贺岁物品、口味各异的风味小吃,吸引了来自晋、冀、鲁、鄂、皖等周边
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数百万的人们,每年游客多达400万人次,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古庙会被列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