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淇县

历史沿革

时间:2015-07-15 16:06:43  来源:  作者:

   远古时期

    淇县,远古称沫。殷商末称朝歌。远在七千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西北的山丘淇河畔已有人类活动。那时的水类已能磨制较精细的石斧、石镰等工具。后开始沿淇水两岸向东发展,曾在今高村镇花窝村一带建立原始聚落,现称花窝遗址.当时人类的生产方式由打猎、捕鱼、采集野果的原始农、牧业转向刀耕火种种植业。
在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时期,活动在淇境的先民沿淇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在今杨庄北河头、石河岸、石佛寺、东靳庄、河口西北等处,建立了原始聚落。生产工具有蚌镰等。原始聚落中的男性,由于身体健壮,在捕获猎物和部落战斗中,均居有利地位,渐渐成为生产、生活中的主导者。于是母系社会渐渐由父系社会取代。

  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龙山时期,淇先民沿淇水、美沟(思德河)、马沟(赵家渠)、澳水(折胫河)等沟河,向东南大量发展。先后在今下曹、西裴屯东、凉马台一带,建立了原始村落,并将今县城西北侧一带命名为,成为较大的原始贸易中心。

  五帝至夏时期

  一、炎、黄二帝灭蚩尤

  上古之时,炎帝部族因不断受到南方蚩尤部落的攻击,被迫向黄河以北迁移,复与黄帝部落冲突.蚩尤续北征炎帝,且有吞并黄帝之势。炎、黄二帝于是联合起来,与入侵的蚩尤大战.战争波及古沫地。最后,黄帝于阪泉斩杀蚩尤。炎、黄二帝被拥戴为联盟领袖。

  今淇县城北五里许有古轩辕(黄帝)坟遗址。

  二、少康杀

  夏代少康中兴时,有位名叫的大力士,是有穷羿之妻被其臣寒浞霸占所生之子.他力大无穷,能陆地行舟。少康与夏遗臣发动同姓消灭寒浞逃到沫地油城,少康率部紧追不舍,在油城把杀死。开墓地现在油城南山之阴。

  三、豕韦氏逃沫

  豕韦氏是夏的同盟部落,以猪为图腾,鼓姓。在滑县东南,称豕韦国。夏末,商汤灭豕韦国豕韦氏残部,逃至沫地居住,繁衍生息。今云梦山有元代王恽碑文追忆其事。


                轩辕坟与傲墓

  轩是淇县最古老的坟墓之一,位于淇县小庄村东南。据1959年《朝歌乡志》载: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沫殷封时,相传其坟为群妖所据,姜子牙以火焚之,墓毁50年代,坟地遗址尚存一石门,盖当日之墓门。据该村老人回忆,轩辕坟墓门系两石柱嵌一石匾构成,两柱相距2.5,高2.5,石匾上镌有轩翰坟三个篆字。墓门两石柱埋入土中,传说任何人也刨不出来。墓门两侧,有古柏两株。北部有一约800长的土丘,至清末,墓门北侧还有三户人家居住,村名就叫石门。民国晚期,墓丘渐为耕地。从石门的文字与石刻艺术特点推测,大约是秦汉时期的产物。
 

              傲墓搬倒井

  在油城村南山之阴,有一硕大的土石山包,村内群众称为傲荡舟墓,又称墓。相传是少康杀死后,以土石埋之而成。村东有一眼斜筒古井,人称搬倒井,相传当年傲被敌兵追至油城,饥渴难耐,随手搬倒水井喝水解渴。

                 殷末帝都
  
                古沫邑

  沫,在今县城西坛、三海一带。由沫水(今三股泉)而得名。古籍称。又称妹乡、沫邑、沫邦、妹国。《诗经·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沫之北矣。”“沫之东矣即指此地。宋·朱熹说:桑中、上宫、淇上又沫乡之中小地名也。(见宋朱熹《诗经集注》·桑中三章)。

  沫地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夏至商高宗武丁初期,约公元前1254年,沫地已筑有简陋的城垣。

  古时的朝歌城,从现有遗址看,共分三道:外城,北至今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高村桥村;南至今县城南7公里处的常屯村。东至淇水,西至金牛岭。沫邑中心位置在今城关镇北关、西坛、三海一带。

  沫地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淇水从西来,绕境北而东、而南入古黄河。沧水西来绕境南向东流去。西面是太行山的支脉。古朝歌城正位于华北平原西沿,南北交通要冲之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帝辛(纣)的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淇县人民路6号 鹤壁市东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邮编:456750 电话:0392-7222154
版权所有@ 2014-2016 28365365体育 最佳分辨率 1024x 768
备案号:豫ICP备05003631号